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二章 年轻人们的场合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&esp;&esp;众和尚手持锡杖,走动时不时摇晃一下锡杖上的法环,引得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。

&esp;&esp;诸多光芒漫反射入眼,李鸿儒看得眼睛顿时一花,只觉眼中是一片闪耀的灯泡。

&esp;&esp;如他这般受影响的人不知有多少。

&esp;&esp;此时又是站在儒家群体中,周边一阵哄笑和骂声顿时响起。

&esp;&esp;“阿弥陀佛~”

&esp;&esp;诸多和尚目不斜视,齐齐诵读佛语,撑着脸皮步行穿梭。

&esp;&esp;这颇有点像是观看年轻人们的阅兵。

&esp;&esp;但这些人也代表着正统阶层的年轻一代力量。

&esp;&esp;诸多面容望过去,个个深藏底蕴。

&esp;&esp;即便是尉迟宝琳,那也藏着家世,具备一定的武力,一般人难以招惹。

&esp;&esp;“陛下为何举办这种盛会?让如此多和尚来此?”

&esp;&esp;不仅是李鸿儒不解,便是一些世家子弟也是不解。

&esp;&esp;不时有人发出询问。

&esp;&esp;入场的年轻和尚虽然只有五十余人,但在释家那片区域之中,还有上千名和尚低声念佛伴诵。

&esp;&esp;儒家和道家代表着大唐两种不同信念的力量,也长期相互融合与影响。

&esp;&esp;此时,儒道甚至有着慢慢交融的景象。

&esp;&esp;诸多盛会上,不乏儒家文人,也不乏道家的道士,若不见其中之一,才显得有些奇怪。

&esp;&esp;但释家却是一个例外。

&esp;&esp;这是与儒家和道家相差甚远的力量。

&esp;&esp;释家寺庙纷杂,各行其道,亦各有所推崇的菩萨,大唐国内信念者并不算太多。

&esp;&esp;一些人面带疑色,也有人则是若有所思。

&esp;&esp;但凡种种,莫不是在猜测那最高位者内心的想法。

&esp;&esp;“这种盛会向来伴随着演法,今日看来也免不了,这么多高手,定是各有妙术,今天又能大开眼界一番了,可惜没了宝镜。”

&esp;&esp;荣才俊摇晃着手臂叫喊了一句,眼中满满都是羡慕,他恨不得化身成那通道中巡回展示的人才。

&esp;&esp;此时这些人说是万众瞩目也不为过。

&esp;&esp;对年轻人们而言,这很可能便是人生的巅峰时刻。

&esp;&esp;狂欢声音渐渐降低,此时也能听得附近诸多声音。

&esp;&esp;只见前方纵马奔腾的诸多年轻骑士手一捋,烈马们齐齐嘶鸣,众人已经从马上跳落,齐齐半膝跪下在前方行礼。

&esp;&esp;在众骑士的后方,袁天纲带领的文人团体亦是半俯下了身体。

&esp;&esp;而在后方,则是道士们和和尚们纷纷的行礼。

&esp;&esp;“陛下有令,今日演法开始!”

&esp;&esp;宦官大声高呼,声浪亦是扬起飘向四方。

&esp;&esp;这是一个极强的高手,对方至少擅长声音方面的能力。

&esp;&esp;李鸿儒正伸长脖子,想观看如何演法,听得远处的王福畴一声喊,他顿时屁颠颠的钻出了人群。

&esp;&esp;“老师!”

&esp;&esp;李鸿儒呼了一声。

&esp;&esp;便见得王福畴沉着脸点了点头。

&esp;&esp;大概是瞧见的道士与和尚有点多,王福畴的脸色颇差。

&esp;&esp;“去观台!”

&esp;&esp;王福畴低声道了一句,李鸿儒这才发现此前热喧的人群中,一些人在渐渐离开。

&esp;&esp;“那边观看会更近一些,也更清楚一些。”

&esp;&esp;待得王福畴补了一句,李鸿儒顿时明白了过来。

&esp;&esp;这是有内部的座位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